靠谱印刷有限公司

新闻中心

您当前所在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

真解气,女大学生反诈骗子3000多元,也提醒广大好友投资需谨慎

发布日期:2021-07-05 10:36  浏览次数:

“切勿使用网贷平台,公道规划自己的糊口支出,而面临目生人电话更要谨严对待。”“我骗了骗子3100块钱,他说他要告我,还让我坐牢,我该怎么样??”6月26日,在中国农业银行长沙农大支行里,女大学生江仪(化名)向银行经理哭诉着自己的遭遇,问她是不是真的要坐牢。(7月4日《北京青年报》)

女大学生“骗了”骗子3100元钱,气得骗子要报警。相信这样一则新闻,让人们看到第一感觉挺解气,也很快乐,并暗自佩服这位女大学生能够骗倒骗子的“智商”与“能耐”。

在网友纷纷给大学生点赞的同时,我们更应当对这一现实笑剧,进行深信反思,如何打击与防范电信诈骗,由于这些诈骗者赌的原本就是概率,上百次被揭穿都无所谓,只要骗到一次就算“胜利”。


若复盘此起诈骗案子,这位女大学生“反骗”诈骗分子3100元,可以给大家多重启示:其一,只要维持清醒的头脑,理性的判定,大多时候是能够识破对方骗局的。绝大多数骗局,利用当事人信息的分歧错误称、紧张等原因,并加以威逼、吓唬,一时失去招架之功。好在这名当事人,经由智判定后,意识到可能一个骗子,才没有沿着犯罪分子“铺排”的步骤,误入“骗局”。

近年来,大学生群体,成为电信诈骗受害者的“重灾区”。一项调查显示,19.16%的网络诈骗案子具有精准诈骗的特征。换句话讲,越来越多不法分子,在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,极大地进步了诈骗得逞的可能性。在此起骗局中,女大学生江仪就有“校园贷”的经历,就是很好的证实。显然,在校大学生,因为个人信息泄露,再加上轻易受到诱惑、社会经验不足和防骗教育缺失,碰到一些诈骗信息时,很难分辨出真假,更轻易被诈骗分子盯上。

其二,此案中诈骗分子吓唬大学生坐牢,反衬出对犯罪分子气势异常嚣张,打击力度还远远不够。新闻中的骗子,因为被机智过人的大学生“骗”了钱,急红了眼,多次电话“轰炸”,并威胁要告她让她坐牢,把当事人吓哭了。倘若没有银行职员及时“解救”,这样的骗子,很可能隔几天还成功骗到别人,那么,笑剧就会变成真正的悲剧。

因此,国家层面要对电信诈骗形成“超高压”威慑,职能部分要守土有则,强势监管,形成拳头,对电信诈骗案子,要“零容忍”,发现一起,重办一起,从而让电信诈骗产生的“病原体”,得到有效治愈,终极消失殆尽。

当然,国家层面在关上“注销校园贷”等校园贷“偏门”的同时,对于大学生贷款正常需求,国家层面更应打开“正门”,增加正规银行信用贷款产品的供应。好比,2020年9月,湖北省银保监局向全省大学生投放80亿元至100亿元消费信贷,每个学生消费贷款5000元左右尺度,这不仅能知足大学生消费信贷需求,也能以强有力的正规金融供应驱逐不良网贷毒瘤,从而让校园“套路贷”早日销声匿迹。(靠谱印刷网

标签:
分享到:0